“可以帮我拍张照吗?那幅是我的作品!”9月19日下午,插画师阿舒在上图东馆七楼拉住了记者。顺着她手指的方向,那是一幅外滩海关大楼的水彩写生,有意思的是画面右下角的速写本,“那就是我在画画”,阿舒笑着解释,“来上海生活快10年,依然会被金灿灿的万国建筑群惊艳!”
入选作品之一《夜绘海关大楼》 施晨露摄
这幅《夜绘海关大楼》创作于今年8月上海书展举办期间,与其他300余幅入选作品一起,组成了19日在上图东馆开幕的2025上海书展东方悦读・Metro大都会城市文化地标征集活动成果展。作为今年上海书展重要延伸,此次城市文化地标征集活动自7月启动以来,面向全社会征集到1200余件创意作品,承载了市民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与创造力。
市民参观展览。施晨露摄
作为嘉定新城城市推介官,混知团队带来《远香文化环》,通过丰富的视觉元素与生动场景,展现嘉定新城的文化特色与发展活力,让观众看到上海城市发展的新面貌;城市考古团队则将目光投向老城区,挖掘文学名人与街区的深厚联结,带来《张爱玲@人民广场》《徐志摩@淮海路》《鲁迅@四川北路》三幅作品,让上海的历史文化在作品中更显鲜活。
入展览的作品。施晨露摄
“每个地铁站都是唤醒城市记忆的‘文化开关’。”此次活动投稿最多的创作者夏婷介绍,为捕捉每个地铁站点的独特魅力,她反复梳理线路、实地走访,挖掘不同站点的标志性建筑和背后的文化内涵,再将这些元素重新解构、创意融合,“创作的不仅是建筑与风景,更是藏在地标里的情感与故事,这个过程让我对脚下这片土地更加热爱。”
入选展览的作品。施晨露摄
“热爱”同样是此次活动策展人、青年画家施晓颉的关键词,“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当我接到这次活动邀请时,心中涌起的不只是专业的好奇,更是一份深沉的情感。这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的邀约,更像是一场关于‘家’的深度对话。当我以艺术家的眼光重新凝望这座城市,我发现,最能代表上海的不只是外滩的天际线或陆家嘴的摩天楼,更是那些散落在城市肌理中的文化地标。地铁像一张巨大的血管网,将这座城市的活力输送到每一个角落,连接着商务区与居住区,连接着历史与未来,也连接着人与人,我们选择以地铁为坐标展开艺术创作,就是希望将这份美感和思考,无缝嵌入市民日常生活,让艺术成为触手可及的日常风景。”
上海美术家协会荣誉顾问郑辛遥的作品《武康大楼》精准还原武康大楼外观,以细腻笔触唤醒观众的城市记忆;施晓颉创作的《我把城市用爱折叠起来》则采用立体书创意,生动呈现上海展览中心、武康大楼等地标,以红黄蓝三原色搭配音乐、Citywalk等都市场景,充满年轻活力。这幅作品被制作成限量首发卡,发行5200张,兼具艺术价值与收藏意义。
施晓颉创作的《我把城市用爱折叠起来》。施晨露摄
2025上海书展东方悦读·Metro大都会城市文化地标征集活动由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与上海书展办公室联合策划和主办。东方出版中心副总编辑刘佩英介绍,这一限量首发卡是活动成果转化的起点,未来还将精选优秀作品,推出相关融合出版产品,如电子展品、有声读物、线上课程等,让上海的文化地标以融合出版的形式走进千家万户,并基于获奖作品设计卡牌、书签、纪念品等衍生文创产品,探索数字化文创新模式,丰富市民文化消费体验。
展览现场 施晨露摄
此次展览将在上图东馆展至10月12日配资平台排名前10名,之后还将通过巡展、线上传播等形式持续扩大上海书展影响力,让更多市民读者成为上海城市文化地标的共创者。
鸿岳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